
走进市县
Walk into the city and county
莱芜区前身为莱城区,于1993年初建区,辖15街镇,841个行政村居,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(省级农高区),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,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106万(含莱芜高新区)。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、全省双拥模范区、省级文明区、服务业先进区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。
莱芜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,形成了“崇德尚实、重工厚商”的地域文化风尚。境内长勺之战“一鼓作气”世代传颂,明朝八景闻名遐迩,莱芜战役名载史册。进入新时期,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秉承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,紧扣时代脉搏。引导全区上下以精心谋划之策、精益求精之心、精诚团结之力,凝神聚力求发展、全神贯注搞建设、殚精竭虑谋跨越,凝聚形成了以“精气神”为核心的莱芜精神,提振精气神,争当排头兵,实现大作为,向全省县域经济一流水平冲刺跨越,成为全区上下的自觉行动和不懈追求。
区位优势明显,位于山东省的地理几何中心,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,其中有3条分别与京沪、京福和济青相连;2条铁路在境内交汇,与京沪、胶济铁路相连;30分钟可以到达泰山,40分钟到达济南国际机场,2小时到达开放港口青岛。济南—莱芜城际轻轨正在规划建设,通车后济南至莱芜可缩短为 20分钟。载体优势突出,举全区之力建设的莱城工业区是省级产业示范区,正在着重打造的6个特色产业园区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承载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,已成为莱芜区对外合作、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。特别是抢抓“济莱协作区”建设的重大机遇,莱芜工业区立足于“依托济南、服务济南、接轨济南”的总体定位,着眼于打造承接济南先进制造业转移的主阵地、接轨济南的桥头堡和实现济莱一体化的大平台,按照 “产城一体、融合发展”的路子,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,着力打造“一城三园一基地”。 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,今年以来,新引进微诺医疗器械项目、汇金金属制品项目等20个。
交 通:磁莱、辛莱2条铁路在莱城交汇,博莱、莱新、泰莱、济青南线四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,北接济青北线、南连京沪、西通京福高速,国道、省道、县乡公路交织其间,通车里程达到1125公里。
工业基础:莱芜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有50余种,主要矿种有铁、煤、铜、金、石灰石、花岗石、大理石、石英石、白云岩等,其中铁矿石储量6.5亿吨,列华东之首;煤炭储量8亿吨,是全国地方煤矿重点产煤县市区之一,素有“钢城煤都”之称。花岗石、大理石有20多个品种,储量20亿立方米,品类齐全,质地优良,“莱芜黑”大理石板材被誉为世界“珍品”。形成于5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(燕子石),经过精心雕刻,成为独树一帜的工艺精品。石灰石储量丰富,约150多亿立方米。境内水资源总量5.39亿立方米,有汶河、淄河、汇河等主要河流18条,水库130座,年平均径流量5.02亿立方米,可利用量2.13亿立方米。地下水可利用量近3亿立方米,其中矿泉水贮量约500万立方米,富锶纯甜,高钙高镁,有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。
工业概况:莱芜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铁矿石开采企业鲁中冶金矿山总公司、发电能力达200万千瓦的莱城莱芜发电厂等9处国家、省属大中型企业和30多处莱芜市属企业,并靠不断抓投入、上项目、搞技改,全区工业由少到多、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强,初步形成了钢铁、铸造、煤炭、纺织印染、造纸、化工、建材、农产品加工八大产业。
INVESTMENT POLICY
招商政策
人才奖励
税收奖励扶持
外资企业专项政策
产业扶持
INVESTMENT CARRIER
招商载体
LEADING INDUSTRY
主导产业
围绕电子信息产业、生物医药研发、新能源新材料研发、装备制造研发、软件与等门类,全力打造科技研发产业集聚区,已形成了涵盖人才、研发及产业化的全方位的扶持政策体系,积极吸引和支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,着力打造完整的电子研发产业链,并围绕产业链培育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电子研发产业集群。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的科技新区,为企业提供高效、周到、优质的服务。
坚持“跨越、特色、集成”的指导思想,按照整合医药科技、产业资源,建设国内一流、现代化、国际化高科技生物医药园区,推动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,谨慎决策、科学规划、合理安排、稳步实施,在围绕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,提升项目服务与物业管理水平、强化企业化运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加强产业园管理,提高园区服务质量和水平,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。
将依托三代核电品牌和技术优势,利用“核能、海上风能、氢能”等多种新能源陆海统筹、优势互补的特点,全力打造山东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。核能方面,当前我们正打造“核能供暖示范基地”,加快推进百万平方米核能供暖一期示范项目,力争率先在海阳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在北方探索核能供热”的重要指示要求。海上风能方面,我们主要围绕“海上风电风机制造、海上风电钢结构、海上风电施工装备及建设、海上风电运维研发、海上风电场运营管理”五大基地建设开展招商引资。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方面,主要围绕海水发电、海水淡化、海水消防和工业冷却等方面开展招商引资。
旨在鼓励和吸引国内外装备制造产业,促进装备制造产业高科技发展化,重点加强水资源、工业废弃物、废气、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系统构建,引入先进的生产模式,根据产业特点,制定装备制造发展政策,促进产业发展升级,服务经济,为区域内装备制造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和项目支撑、人才支撑。建立港口机械、石油钻探机械、冶金设备、工程机械和汽车、船只修造产业基地。
提交成功
招商人员会在1-2小时内联系您,
请您保持电话畅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