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走进市县
Walk into the city and county
涟水县地处江苏北部、淮河下游、淮安东北部。涟水有着地广人众的资源禀赋。县域面积1677.47平方千米,户籍人口113.28 万人,下辖4个街道、12个镇、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。涟水有着崇文重教的深厚底蕴。涟水崇书尚学之风千古延年,素有“安东出才子”的美誉,养育过鲍照、陈登、王义方等古代名人;三里墩汉墓、能仁寺、妙通塔、米公洗墨池等众多古迹,见证了涟水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。近年来,涟水县紧紧围绕文化强县目标,全县诗词队伍不断壮大,诗词创作日益繁荣,2017年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“中华诗词之乡”称号。涟水有着“水陆空铁”的综合交通。三级航道盐河通江达海,五条高速境内交汇,淮安机场座落涟水,连淮扬镇铁路涟水站通车。涟水有着城水相依的自然生态。古淮河、盐河、涟河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,五岛湖风景区成功创成国家4A级景区,五岛湖综合改造项目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。县城已形成“水在城中、城在水中、城中有湖、湖中有岛、岛上有白鹭”的特色风景。涟水还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、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、国家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县,先后荣获省级生态县、省级园林城市、省级卫生县城、省级文明城市、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、省级食品工业十强县等荣誉称号。
2020年我县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4.05亿元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.84亿元,分别增长3.3%、0.5%,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.98亿元、增长4.5%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.36万元、1.84万元,分别增长4%、6%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二三产比重提高至87.6%,规上工业开票销售、工业入库税金、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.3%、6.3%、1.3%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家、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10家、税收超千万元工业企业3家,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、省高新技术企业28家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8亿元、增长1%。新增高标准农田10.5万亩、设施化农业1.8万亩,粮食生产再获丰收、产量达19.2亿斤,创成国家芦笋设施栽培标准化示范区、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、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。
产业项目有了新突破。创新招商体制,全市率先组建开发区产业招商公司,精准高效推进市场化、专业化招商。全年新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58个,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,新开工、新竣工投资超亿元项目55个、40个,华为移动“数字涟水”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。总投资155亿元的今世缘南厂区技改项目快速推进;首个大型城市综合体吾悦广场满铺开业;总投资15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开工建设;总投资1.52亿美元的稳盈现代农业项目稳步实施。
改革发展汇聚新动能。在全市率先试点财政奖补集成服务,7113万元财政资金通过服务平台高效支付。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,推行“拿地即开工”审批模式,项目代办中心实体化运作,累计帮办服务项目86个。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,全年减免企业税费5.83亿元。结合经济网格化服务管理,创新开展“红色代办助企行”,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3500余件。加强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审批及备案管理,规范县属企业投资经营行为,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进一步强化与南京经开区、昆山区域合作,共建园区全面推进。
INVESTMENT POLICY
招商政策
人才奖励
税收奖励扶持
外资企业专项政策
产业扶持
INVESTMENT CARRIER
招商载体
LEADING INDUSTRY
主导产业
以智能制造装备、专用装备、其他高端装备等为主要方向,推动装备制造工艺技术、核心控制系统等高端突破,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装备产品。
以高端金属材料、先进高分子材料、稀土磁性材料、电子信息材料、先进碳材料等为主要方向。建立完善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、测试评价平台、资源共享平台等创新体系,加快新材料上下游应用技术研发、商业化应用与新产品示范推广。
以集成电路、光学电子、汽车电子、智能光伏、智能信息终端、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为主要方向,以下游智能终端应用为引领,整合产品设计、系统集成、数字内容等服务,构建上下游协同、跨领域联动发展。
以信息服务、科技服务、供应链服务、商务服务等为主要方向,以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,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的关键环节为重点,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、科技创新、供应链物流等服务业态深度融合。
以高端医疗器械、化学制药、生物制药等为主要方向,重点突破生物技术、创新化药、高端影像设备、体内植介入器械、体外诊断试剂、高值医用耗材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,构建涵盖研发、临床、中试、产业化等各环节,涉及审评审批、检测检测等领域的专业服务体系。
提交成功
招商人员会在1-2小时内联系您,
请您保持电话畅通!